近年来,大连自贸片区积极贯彻落实《国家“十四五”口岸发展规划》,协同海关、海事、边检等部门加快推进平安、效能、智慧、法治、绿色“五型”口岸建设,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。近日,大窑湾海关法治口岸建设再添新成果,积极探索海关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实践新模式,通过建立“法沐春风”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,锚定“行政争议”和“复议诉讼”关键环节,建立预防、调处、把控三项工作机制,有效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实现执法工作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一、主要做法
1.创建争议解纷“一站式平台”
建立大窑湾海关“法沐春风”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,成立由公职律师及各条线业务骨干共计11人组成的“枫桥经验”后援专业团队,打造“法律咨询+业务协调+争议调解”的一站式调处服务平台,第一时间对当事人进行说法释理、纾解负面情绪、协商争议解决方案,就地化解矛盾纠纷。与兄弟单位、法院等签订法治共建合作备忘录,学习借鉴争议化解经验,及时掌握审判动态和主流观点,争取地方司法行政单位对海关执法的理解、支持,形成同向合力。
2.锚定行政争议和复议诉讼“二个关键”
大窑湾海关以解决“行政争议”和“复议诉讼”为抓手,积极构建多元化问题解决机制。立足前端,对于出现的行政争议事件实行首问负责制,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企业诉求,开展释法说理,全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发,从源头上减少复议诉讼增量。立足后端,收到复议诉讼通知书后,第一时间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,主动联系复议申请人,就依法履职情况和执法依据等问题释法明理,在时间上争取主动,在方法上做到有理有节,在态度上体现为民解忧,最大程度争取企业理解。
3.建立预防、调处、把控“三项机制”
一是建立预防争议普法宣传机制。创办 “窑关微说法” 公众号,打造海关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。利用“法治主题日”,送法入企、以案说法,降低企业的违法风险。举办模拟法庭、法治知识竞赛、法治演讲等活动,促进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双提升。二是建立解决纠纷矛盾三级调处机制。建立“现场即时调处、专家参与调处、集体决策调处”三级调处机制,分层分步做好纠纷和矛盾调处工作。各执法部门负责对在本领域现场执法中产生的纠纷矛盾进行调处;现场调处后仍无法化解的、复杂疑难、存在复议诉讼风险的争议事项,由专家组成员参与调处纠纷矛盾;专家参与调处后仍无法解决的争议事项,启动关长办公会等集体议决方式研究应对。三是建立内部执法风险把控机制。根据巡视巡察问题、审计意见、异动情况提示等情况,结合涉及的执法领域,动态调整科室内控清单56个,关注署级节点458个。积极推进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建设,及时发现纠正执法中的薄弱环节,减少因执法瑕疵引发矛盾纠纷。
二、实践效果
1.有效将矛盾纠纷控制在源头化解
大窑湾海关通过建立“法沐春风”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,实现海关涉法问题“一站式”接收、“一条龙”化解,推动解纷工作便捷化、精准化、常态化。抓住“源头”与“前端”,力争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、化解在原地。工作室成立至今,大窑湾海关已运用“枫桥经验”调处或化解行政争议7起,行政复议3件。
2.有效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
大窑湾海关创新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想企业所想、急企业所急,结合实际开展助企纾困,切实减少企业诉累,节约行政司法资源。截至目前,大窑湾海关通过“枫桥经验”化解矛盾纠纷涉案金额累计达350余万元,帮助28家企业解决问题43个,有效减轻企业负担,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下一步,大连自贸片区将继续支持大窑湾海关“枫桥经验”培育建设,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借鉴、可推广的优秀实践经验和典型做法,积极打造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窑关样本,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,以高水平法治保障为自贸片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文字:刘山、陈晓宇、雷作、梁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