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信息中心
    构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跑出自贸片区营商服务“加速度”
    发布部门: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发布时间:2023-09-22 08:42:12浏览次数:5677次

            近年来,大连自贸片区始终秉承“项目为王”的服务理念,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,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、快竣工、早投产,跑出营商服务“加速度”。2022年,片区规划建设局、华谊公司在大连泰星能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泰星能源”)配套66KV变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,主动克服极寒天气和新冠疫情影响,在国网大连供电公司、大连市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,围绕管理目标,全要素、全链条、全周期为项目建设提供饱和支撑,历时8个月即完成工程建设并送电,创造了省内同类型项目建设工期的记录,为企业开工建设、竣工投产“双提前”赢得了时间。

            一、主要做法
            (一)坚持全要素保障,创新推出“定制化”服务,推进效率提升。
            1.根据企业需求和区域电力建设情况,国网大连供电公司提出了用电、停电方案“定制化”。
            片区二十里堡区域电力资源较为紧张,国网大连供电公司、大连市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、大连市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国网金州新区供电公司等单位,多次去现场踏勘并走访企业,不断优化用电、停电方案,在综合考虑建设工期、停电时间以及工程造价等要素定制化的提出了用电、停电方案,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。
            2.根据建设工期的要求,规划建设局、华谊公司推出施工方案、建筑材料“定制化”。
            按照传统66KV 变电站的建设工艺,该项目建设周期近12个月,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提出的工期要求。规划建设局组织多轮专家论证,并派人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,定制选择了“预制舱”建设工艺,节省近45天的建设工期。
            (二)坚持全过程“并联审批”,精准化对接破解建设难题。
            1.国网大连供电公司推出用电方案和可行性报告“并联审批”举措,节省近15天的建设工期。
            2.规划建设局推出建设手续办理和征地动迁“并联审批”,节省近30天的工作时间。
            在办理项目建设手续过程中,规划建设局建立规划部门、街道、社区、村委会“四位一体”协调机制,开展走访摸排工作,逐户了解动迁诉求,盯住征收动迁棘手问题,源头化解矛盾纠纷,并联解决了18个塔基建设涉及的三个自然村屯征地动迁问题。
            3.大连市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土建工程施工与设备采购“并联进行”。
            按照正常的施工组织程序,需要在完成土建工程后,才能开展设备订货、加工。为了进一步的节省时间,大连市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专门人员,结合图纸进行研究,优化设备定制和安装工艺,节省了近30天的建设工期。
            (三)坚持“全链条”管理,系统化发力促进项目早日完工送电。
            1.规划建设局与华谊公司建立“1+N”联席会议制度。
            规划建设局、华谊公司作为项目建设的牵头单位,坚持把精准化服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在手上、扛在肩上、放在心上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,统筹项目建设中的各方力量,探索建立“1+N”联席会议制度,针对施工难点问题、清场协调问题、企业反馈问题、实施流程问题、信息互通问题等,通过现场了解、现场研究、现场研判的方式,合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见的各种疑难杂症。
            2.国网大连供电公司建立企业专项服务机制,提供优质服务。
            国网大连供电公司设立了泰星能源项目服务专班,随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并提供优质服务。
            3.大连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企业与电业管理部门沟通的桥梁,畅通信息渠道。
            大连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挥企业优势,协调供电客服、调度等专业部门,提前为用户准备产权分界点协议、停送电申请等并网相关资料,捋顺送电手续,做好企业服务工作。
            二、实践效果

            该项工程从启动到送电共用时八个月,建设工期仅用156天,创造了省内同类型项目建设工期的记录。同时该项目管理模式已被收录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教材中,成为了自贸片区创建最优营商环境的新“金字招牌”,实现了全周期、全要素、跨部门联动改革创新,大大提升片区经济活力。
            三、下一步工作
            片区将继续聚焦企业个性化需求,以项目建设为中心,以进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抓手,不断加强同电力、自来水和热力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,早谋划、早动手,努力做到让配套“等”项目,以最高配套标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;同时,采用信息化手段,在审批、建设、监管等全项目周期推广智慧化管理模式,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,打造更加精准高效的数字化工作平台。
            文字:何威、刘扬、吴畏、刘榕
            图片:规划建设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