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信息中心
    大连自贸片区推出集装箱“阳光场站”服务管理新模式
    发布部门: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发布时间:2023-09-27 11:23:01浏览次数:2198次

            着眼解决大窑湾港区集装箱场站经营发展面临的价格公开不够、低价竞争、服务质量整体不高等痛点,大连自贸片区协同市口岸办等部门,在辽宁电子口岸上线集装箱场站收费与作业公示查询系统,集成信息公示、行业监督、经营监测等功能,打造信息透明、价格公开、开放共建的“阳光场站”,推动大连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
            一、主要做法
            (一)信息公开,创新开发“阳光场站”系统
            大连自贸片区依托辽宁电子口岸公司,组建技术专班,对标上海口岸场站信息公开经验做法,经过场站企业摸底、赴青岛等地考察、系统调适等工作,正式上线东北首个“集装箱场站收费与作业公示查询系统”,形成企业端、场站端、自贸区端“三端”+基础支撑功能“3+1”运行框架。系统对企业地图、收费标准、作业时限及后台审核等模块进行集成,突破了“国标版”系统公示范围和内容,首次将场站企业的服务内容、作业流程、收费标准等信息进行一揽子公示,进一步推动口岸信息透明化。系统运作示意图如下:

            (二)协同共管,创新建立“阳光场站”运行机制
            大连自贸片区在用好集装箱场站管理系统的基础上,整合行政管理、行业协会、港区重点企业,建立完善集装箱场站协同共管机制。建立信息公示机制,集装箱场站企业定期上传价格、作业标准等信息,接受社会监督,做好信息维护。建立行业自律机制,大连集装箱场站协会组织会员企业签订集装箱场站经营服务规范、行业公平竞争规则、行业信用自律公约,定期开展调度评估,推动行业规范运行。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,有关市级部门对公示系统进行抽查,对场站收费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整治,打造“阳光场站”品牌。
            二、实践效果
            (一)有效改善场站经营环境
            “阳光场站”信息系统的上线,对大窑湾海运集装箱场站关键交易信息进行公示,解决了货主、货代、集装箱场站之间价格等信息不对称问题,大幅度减少低价竞争等现象发生。截至目前,已有34家场站企业进驻该系统,进驻率约90%,发布收费信息1043条、作业时限信息154条。

            (二)有效提升场站利用效率
            随着价格、作业标准等信息的公开发布,很多中间环节被消除,货主减少了多方打探、比对场站信息的困扰,场站信息获取到租用的时间,从原来的至少7天压缩至目前的2天,整个港区的场站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。
            下一步,大连自贸片区将持续用好“阳光场站”系统,按照市口岸办、市交通局等部门工作要求,支持大连港发挥引领作用,进一步提升大窑湾集装箱场站经营管理水平,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,积极助力大连“两中心”建设。
            文字:姜宇、邓佳斌、王允泽